航天育种|种子在太空中接受辐射以探索生物学和遗传学以增强粮食安全
这项天体植物学调查是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通过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中心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探索宇宙辐射对种子的影响,作为正在进行的研究,旨在加强作物品种以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并提高全球粮食安全。目的是确定极端温度和宇宙辐射等恶劣的太空条件是否会导致种子发生进化变化,进而确定这些变化是否有助于植物在面对越来越困难的生长时变得更有弹性地球上的情况。
航天育种|四省区党报联动聚焦“种业振兴行动” 一颗太空种子的神奇之旅
同样扎根于这片农场的,还有随神舟十三号在太空遨游了183天的“火豆”花生种子,这是首次从广东选种再回到当地培育的太空种子。科研人员已对其进行性状观察,将为全国花生育种提供新的灵感。
科研人员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员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对四尾栅藻突变株能量转换和碳代谢途径影响显著,同时,获得兼具高效固碳能力和抗逆性的四尾栅藻突变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技术类权威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微藻是一类在水域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单细胞水生植物,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高值代谢物丰富等特点,在碳捕获与封存、三废绿色处理...
航天育种|看看福建与神舟系列飞船的“亲密接触”:乘着飞船遨游九天
1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公布了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航天育种实验项目清单,飞船共搭载112家单位的1300余份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航天育种材料。来自福建的降香黄檀种子和杉木种子、米老排种子等实验材料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