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假想粒子的“寻宝游戏”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轴子太阳望远镜”则另辟蹊径,利用X射线望远镜探测太阳产生的轴子。太阳中的核反应过程会产生中微子、高能光子等多种粒子,也可能产生轴子,而且产生的轴子动能极高,其转换产生的光子能量在X射线波段,可用X射线望远镜观测到。
泰国公主诗琳通访问江门中微子实验室
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一个以我国为主、多国参与的大型基础科学研究项目,自2014年成立国际合作组以来,现已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75家高校和科研机构,700多位国际合作成员参与。诗琳通公主曾于2017年见证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苏若那里理工大学、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与高能所签订科技合作备忘录。中泰双方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开展了包括江门中微子实验在内的多项合作,泰方科学家在中心探测器磁屏蔽系统做出了重要贡献。
寻找第四种中微子
中微子是一种很轻的、难以捉摸的亚原子粒子。1930年,沃尔夫冈·泡利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设,以此来解释某些放射性原子在衰变过程中的能量消失。这是一类几乎不与普通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因此探测难度极大。直到1956年,物理学家才通过实验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
美国能源部核物理计划战略包括莱特实验室进行无中微子双β衰变实验
美国能源部 (DOE) 的核物理计划正在实施一项国际战略,以资助三吨级实验——CUPID、nEXO 和 LEGEND-1000——这些实验的灵敏度足以搜索无中子双β衰变(0νβ)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