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开发出高效抗辐射半导体技术
近日,韩国原子能研究院先进放射线研究院与浦项技术大学联合宣布,在抗辐射半导体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双方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使半导体抵抗宇宙射线中80%以上的质子辐射,为下一代空间半导体的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悉,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原子层沉积法在氧化锌(ZnO)基纳米半导体表面沉积了一层10纳米(nm)厚的氧化铝(Al?O?)钝化层。这一钝化层在物理上将半导体表面与外界隔离,有效阻挡了大气中的水和氧气,从而大幅抑制了质子引起...
宇宙射线观测|天文学家的五感——为用心感受宇宙丨天市垣
探测有静止质量的粒子,或者感受物质的热量和震动,可以称之为天文学家的“触觉”。例如位于稻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它可以测量宇宙线粒子的簇射,也可以直接探测到缪子。宇宙线是宇宙中的带电高能粒子,除了常见的重子和轻子,还包含一些反物质粒子。空中的“悟空”卫星,可以更直接地触碰到这些高能的宇宙线粒子。
探索无界 揭开中微子之谜
江门中微子实验观测站,简称JUNO。王贻芳对这个项目是自豪的:“JUNO的探测器是大亚湾的1000倍,这是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大的探测器。”
航天器受损不要慌,太空维修出绝招
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运送3名航天员入驻“天宫”。除了进行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照料、在轨实(试)验、开展科普及公益活动等常态化工作外,他们还将出舱修复因空间微小颗粒撞击造成的空间站太阳翼轻微损伤,完成中国航天史上首次空间站舱外维修作业。那么不同的太空维修工作需要解决哪些难题?航天科研人员有望借助哪些新技术,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