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新闻
7月17日消息,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布德克核物理研究所(INP SB RAS)专家,联合普罗霍罗夫普通物理研究所(GPI)和杜霍夫全俄自动化研究所(VNIIA)同事,研发出两种用于测量西伯利亚环形光子源(SUCSKIF)加速器综合体(AC)中电子束长度的设备——解剖器和条纹相机。SKIF同步加速器解剖器的电子光转换器。照片由N.L.杜霍夫全俄原子能科学研究所提供。这些非接触式光学传感器能以1至10皮秒的高时间分辨率测量光束纵向长度,将成为SKIF AC诊断综...
2025-07-18
近日,一项发表在《物理评论C》杂志上的研究引发核物理领域关注。该研究由日本零碳能源研究所副教授石塚千佳子领导,首次准确再现了汞同位素180Hg和190Hg的异常行为,揭示了即便在高能条件下,核过程仍会影响核裂变,为创建更精确的同位素性质预测模型开辟了新可能。核裂变是原子核分裂成两个或多个碎片并释放能量的过程。铀和钚等重元素的核裂变已获深入研究,但汞等较轻原子核的裂变仍是未解之谜。与铀不同,汞 - 180不会衰变成大致相等的部分,...
2025-07-02
6月19日消息,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校布德克尔核物理研究所(INP SB RAS)的专家与俄罗斯科学院加波诺夫 - 格列霍夫应用物理研究所联邦研究中心(IAP RAS)的同事正共同研发一种用于制造明亮稳定的极真空紫外(VUV)光源的方案。这种光源是现代家用光刻机制造下一代微电路所必需的。当前,光刻技术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器件生产,可在硅片表面形成尺寸达数纳米的微结构。微电路尺寸缩小趋势对相应技术提出要求,研制超强真空紫外(VUV)辐射源至关重...
2025-06-22
2025年6月8日,由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牵头承担的三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启动会在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顺利召开。此次启动的项目包括:常规项目基于X射线-原子核系统的量子调控研究、青年科学家项目重离子碰撞中物质与反物质原子核的产生机制研究以及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原子核结构研究。 三项研究聚焦核物理以及相关前沿交叉,面向基础科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复旦大学副校长马余刚院士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指出,三项研究分别围绕原子...
2025-06-21
近日,由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超强激光驱动的极端等离子体环境中核反应及调控方法研究在京启动,标志着项目研究工作全面展开。项目责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余刚,原子能院院长杨红义,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上海高等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原子能院等单位的30余...
2025-06-14
2025年6月2日,联合核研究所(JINR)科学技术委员会会议在JINR国际会议厅(ICH)举行。此次会议围绕多项重要议题展开,涉及科研计划、国际合作、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会议核心议题为JINR辐射生物学研究的科学计划。该计划由JINR辐射生物学研究委员会(LRB)、JINR辐射生物学国家核物理中心(DLNP)的三个部门以及NICA加速器综合设施的ARIADNA合作项目用户共同推进。JINR主任格里戈里·特鲁布尼科夫的报告涵盖了联合研究所在国际合作、大型科学...
2025-06-0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超重核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利用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首次合成了新核素镤-210,该核素是目前已知的最缺中子的镤同位素。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9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成与研究新核素是原子核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对于探索原子核的存在极限、揭示新物理现象、深化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极端缺中子的锕系核区,新核素的产生截面极低(皮巴量级),且寿命极短(...
2025-06-05
6月3日塔斯社消息,μ子g - 2科学合作项目的物理学家发表了对μ子异常磁矩(AMMM)进行超精确测量的最终结果。据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核物理研究所新闻处报道,新数据与近期发表的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这些理论计算证实μ子性质中不存在新物理痕迹,而此前对μ子g - 2测量的中间分析曾暗示存在相关迹象。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Ryan Postel/路透社供稿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伊万·洛加申科解释称,此次实验成功将所...
2025-06-04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雍高产研究员团队提出了探测超子势的新方法,为探索中子星超子谜题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快报B》(Physics Letters B)和《物理评论C》(Physical Review C)。超子势(超子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的研究近年来成为核物理与天体物理交叉领域的前沿热点,其核心目标在于破解困扰学界十余年的中子星超子谜题。传统理论认为,中子星内部在极高密度下会产生大量含奇异夸克的超子(如Λ粒子),这...
2025-05-31
近日,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核反应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理论重离子核反应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利用R矩阵方法(RM)和有限元方法(FEM)求解高维核反应耦合道方程,实现了对重反应体系背角准弹散射和俘获截面的稳定描述,发现原子核在振动(多声子态)和量子旋转(高自旋态)时,可以更容易穿山而过。本研究计算得到的俘获截面可作为其它熔合或多核子转移模型的输入,为研究超重核的进一步合成过程提供了理论工具。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核物理国际重要学术期刊...
2025-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