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新闻
近日,加拿大核实验室(CNL)、纳米泰拉科技先进材料公司(NanoTerraTech)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研究人员携手,通过独特的合作研究伙伴关系,探索利用林业废弃物生产清洁核能的可能性,致力于开发适用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等先进核技术的可持续生物碳材料。此次研究意义重大,不仅为解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森林中大量需清除的地表废弃物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预防野火发生,还为这些废弃物提供了一种替代焚烧的处理方案。同时,该研究可减少...
2025-04-27
4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核能安全所(以下简称核能安全所)和泰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署纳米技术中心(以下简称Nanotec)联合举办的中泰高参数高温热管技术交流会在核能安全所召开,来自Nanotec、泰国物理卓越中心、泰国清迈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单位的二十余位专家齐聚合肥科学岛,共同探讨高参数高温热管技术。合肥物质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田汉、核能安全所党委书记郁杰出席活动并分...
2025-04-27
近日,来自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Rzhanova半导体物理研究所Gumilyov(IPP SB RAS)的科学家奥列格·叶夫根耶维奇·捷列先科及其团队,联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物理问题研究所、西伯利亚环光子源集体使用中心、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Ekran-FEP原子能机构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空间分辨率的自旋探测器,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获编辑推荐称号。该自旋探测器运用独特过滤器——纳米厚度的铁磁薄膜(纳米膜)来检测...
2025-04-25
光学激光器可用于对准复杂的生物分子,实现单分子成像近日,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自由电子激光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与国际同行合作,在单粒子衍射成像(SPI)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技术利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重建纳米粒子和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但传统方法需对数十亿个粒子成像,且图像清晰度受限。此次研究通过激光诱导取向技术显著改善了分子成像效果,为解析蛋白质等大分子结构开辟新路径。激光诱导取向技术基于分子各向异性极化率与激光...
2025-04-13
近日,俄罗斯研究人员对碳纳米材料与氩、氮基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展开了全面研究,并发现了有助于提高基于这些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容量的物理过程。Skoltech(VEB.RF集团的一部分)新闻处对此进行了报道。增加超级电容器中存储的能量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构造表面,二是将其他元素的原子引入电极的碳材料,以此增加电极的有效表面积。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在理解将外来原子纳入晶格的影响方面取得了进展。Skoltech材料技术中心高级讲师Stanislav Yevl...
2025-04-07
3月21日,塔斯社报道,托木斯克理工大学(TPU)的科学家及其同事首次发现,银纳米粒子(AgNPs)可以增加细胞在放射治疗期间对中子辐照影响的敏感性。这一研究得到了俄罗斯科学基金会的支持,并利用五种癌症的细胞培养物进行了实验。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中中子辐射因其产生较大的生物学效应而脱颖而出,但同时也伴随着明显的副作用。因此,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即一种能够增加细胞对辐射影响敏感性的物质...
2025-03-24
近日,韩国原子能研究院先进放射线研究院与浦项技术大学联合宣布,在抗辐射半导体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双方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使半导体抵抗宇宙射线中80%以上的质子辐射,为下一代空间半导体的研制提供了有力支持。据悉,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原子层沉积法在氧化锌(ZnO)基纳米半导体表面沉积了一层10纳米(nm)厚的氧化铝(Al?O?)钝化层。这一钝化层在物理上将半导体表面与外界隔离,有效阻挡了大气中的水和氧气,从而大幅抑制了质子引起...
2025-03-06
近日,核能安全所科研人员在构建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纳剂量学模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辐射防护领域权威期刊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上。亚细胞尺度上的能量沉积情况对辐射生物效应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剂量学和微剂量学并不能准确描述,因此需要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粒子的径迹结构,探究DNA片段内的能量沉积情况以及辐射所致的DNA损伤,分析一个特定体积内产生的电离对数目概率分布以表征DNA链损伤程度,由此产生了纳剂量学。...
2025-02-27
韩国原子能研究院2月24日宣布,其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结构铀吸附材料。该材料通过将有机磷酸酯化合物(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与吸附剂中常用的二氧化硅(SiO2)结合而成,有望在未来减少对国外铀吸附材料的依赖。
2025-02-24
研究中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微针贴片,通过近距离放疗和光热治疗协同抑制黑色素瘤术后复发和感染,并通过促进肉芽组织新生、胶原蛋白沉积和血管生成来促进无瘢痕的伤口愈合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