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铯新闻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火山地震研究所研究人员及其同事,首次揭示了层状钛硅酸盐矿物方解石和铯方解石在加热过程中的晶体结构变化。该研究由俄罗斯科学基金会(RSF)资助,结果发表于《矿物》杂志。研究发现,在氧气环境下,受温度影响,这两种矿物中的锰会失去电子,水分离开矿物,导致晶体被压缩。这一成果扩展了人们对含铯钛硅酸盐物理特性的认知,有望使这些矿物用于放射性铯的处理。铯榴石及其含铯类似物是天然钛硅酸盐化合物,属层状矿物,具有多孔...
2025-08-15
近日,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专家团队正式启动了对图拉地区水库中放射性铯-137的定期研究项目。该项目得到了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的资助,并在普拉夫斯克放射性点区域进行。为了高效地进行这项研究,专家们开发了一种创新的移动装置,该装置具备过滤大量水和浓缩放射性粒子的能力。这一创新技术的首次测试已于2024年11月在Krasnogorsky和Krupets池塘成功实施。该装置内置了多级净化系统,其中包括能够过滤最大0.5微米颗粒的过滤器和吸附柱。这一...
2025-03-16
近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同辐所属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在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原子高科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冯美玲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捕获放射性铯》,题目为Ion-imprinting strategy towards metal sulfide scavenger enables the highly selective capture o
2024-06-11
一项新研究对福岛环境样本中的放射性铯原子进行了直接成像,为核废料管理和环境恢复工作提供了重要数据。福岛第一核电站(FDNPP)核灾难发生 13 年后,研究人员取得了一项突破性的成就:他们首次成功地对环境样本中的放射性铯(Cs)原子进行了直接成像。由日本、芬兰、美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一项开创性的分析,对受损的国防核电站反应堆排放的材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日本面临的挥之不去的环境和放射性废物管理挑战的重要见解...
2024-06-04
由于放射性铯(RCs)的半衰期长、放射毒性强、极易在食物链中传递和积累,环境系统中RCs的迁移、转化和循环等地球化学过程是放射性污染防控、核环境安全和核应急等领域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
2023-05-22
据韩国《韩民族日报》6日报道,韩国民间环保组织“环境运动联合”5日公布了日本农林水产品放射性污染实际情况分析报告,称福岛县及其周边7个县的放射性铯检出率比其它地区高出7倍。
2023-04-06
这条钢管长30公分、宽13公分、重25公斤,容易被误认为使用过的喉管或引擎备用零件,它含有高量放射性铯-137,是用来测量发电厂内蒸气压力装置的一部分。已知它在遗失之前,处于密封状态,当局并未透露管内含有多少铯-137。
2023-03-17
《东京新闻》报道说,核污水所含的放射性铯和氚会分别产生伽马射线、贝塔射线。东电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接待参观团体时,用只能检测伽马射线的放射剂量仪靠近盛有经过处理的核污水的瓶子,瓶子里盛的水所含氚是排放标准的约15倍,但该仪器没有反应。东电公司从2020年7月起,向约1.5万名参观者进行了上述演示。
2022-10-08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筑波大学客座教授青山道夫日前在福岛大学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上发布研究结果称,2011年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中流入海洋等的放射性物质铯137抵达美国西海岸后部分北上,经太平洋最北部的白令海,约7至8年后回流至日本东北沿岸。
2021-11-10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包括137 Cs(铯 137,半衰期:30.1 年)在内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环境中。事故已经过去了大约 10 年,但137Cs 保留在环境中,尤其是在森林中。许多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动态和输运过程。
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