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新闻

科研人员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解码原子核壳演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吕冰锋副研究员和湖州师范学院王永佳教授等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原子核低位激发态的能量和电磁跃迁几率,在探索原子核壳演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9月10发表在《物理学快报B》上。原子核是物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层次,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上世纪三十年代,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当质子或中子数为2、8、20、28、50、82、126 时,原子核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性质,因此这些数字被称为幻数。幻数的... 2024-09-20

科学家提出新的超铁元素核合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金仕纶研究员与合作者提出了新的超铁元素核合成机制。相关成果于8月20日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上。宇宙中比铁更重的元素被称为超铁元素,其起源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物理未解之谜。宇宙中恒星内部的熔合燃烧可以产生最重到铁附近的元素,而超铁元素则只能来自于更高温度、更高密度环境下的爆发性天体环境。快中子俘获过程(r-过程)被认为产生了约一半的超铁元素,该过程是... 2024-08-28

我国科学家实现新突破

近期,我国科学家在寻找反物质的研究中实现了突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机构的科研人员通过参与一项国际合作实验研究,发现了一种名为反超氢-4的反物质,这是目前科学家在实验上观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超核。这一发现使人们在反物质及正反物质对称性的探索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未来人类揭开宇宙早期大爆炸之谜也将有推动作用。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1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什么是正物质和反物质呢?当前... 2024-08-22

近代物理所在致密核物质性质理论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中心的雍高产研究员在核物质相结构与中子星超子谜团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Physics Letters B上。核物质相结构的探测研究是当前国际大科学装置(如美国RHIC-STAR、德国FAIR、俄罗斯NICA、日本J-PARC以及我国HIAF等)前沿研究热点之一,其对人们探索宇宙早期、晚期演化奥秘以及对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强相互作用的理解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STAR合作组近年来主要致力于通过净质子高阶关联涨... 2024-08-14

中国正建设医用同位素药物研发平台

中新网北京8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医用同位素对癌症等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安全、精准、有效等不可替代的优势,以阿尔法(α)同位素锕225为例,目前全世界每年的产量仅够约1000名患者使用,全球亟需创新技术解决用于癌症治疗的阿尔法同位素规模化量产,满足临床治疗需求。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简称近代物理所)获悉,该所正在其兰州新区园区内建设医用同位素研发平台(IP-SAFE)项目,拟通过创新研发生产工艺,开展医用同位素特别... 2024-08-07

科研人员首次在实验上建立镧-120的激发态结构

本报讯(记者叶满山)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的科研人员与来自法国、芬兰、南非和英国等国家的合作者首次成功建立了β缓发质子核镧-120的激发态结构,在质子滴线原子核的质子中子相互作用和形状演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快报B》。理论预言,当位于中重质量区的原子核靠近N=Z线时,质子-中子相互作用会增强,并对激发态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原子核可能伴随形状的演化呈现出橄榄球(长... 2024-07-12

科研人员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员在重离子束诱变选育高效固碳微藻工程株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发现重离子束辐射诱变对四尾栅藻突变株能量转换和碳代谢途径影响显著,同时,获得兼具高效固碳能力和抗逆性的四尾栅藻突变株。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技术类权威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上。微藻是一类在水域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单细胞水生植物,具有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高值代谢物丰富等特点,在碳捕获与封存、三废绿色处理... 2024-06-26

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加速器低温系统设计方案评审会顺利召开

2024年6月5日,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CSNS-II)加速器低温系统设计方案评审会在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召开,评审会专家组由来自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的8名低温领域的专家组成。CSNS-II工程指挥部、加速器分总体以及直线高频系统、低温系统和超导腔系统等共20余人参会。评审会由CSNS-II总工程师齐欣和评审组组长欧阳峥嵘教授主持,加速器分总体... 2024-06-17

兰州碳离子治疗系统获批注册

6月2日,安装于兰州重离子医院的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碳离子治疗系统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注册。该碳离子治疗系统是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产业化主体公司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生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台套国产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性能指标达到国际水平。该系统包含4个治疗室,与2019年获批的首台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安装于武威市)相比,增加45度和90度2个治疗室,缩小调制扫描治疗头束斑尺寸,提... 2024-06-07

我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记者从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近日,由该所研制的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CAFE2)取得重要突破,成功实现了14.8粒子微安流强、224兆电子伏能量的束流在靶稳定运行,创造了国际同类装置运行束流参数的最高流强纪录。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