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全国信息最新版介绍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_v风楼阁信息平台

热点关注:  
放射性同位素 粒子加速器 辐照杀菌 无损检测 高新核材 辐射成像 放射诊疗 辐射育种 食品辐照保鲜 废水辐照 X射线 中广核技 中国同辐

曹志坚:以身许核的国产放射源“拓荒牛”

2025-07-29 08:20     来源:中国同辐微信公众号     放射源

在伽玛刀肿瘤治疗、工业无损检测、工农业辐照育种等多个领域,密封放射源犹如一位深藏不露的“隐形工匠”,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过去,国内密封放射源长期依赖于进口,这成为制约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中国同辐老一辈核工业人、中核高通原总工程师曹志坚,投身核工业40多年,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克服重重困境,踏出了一条从“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生产”的艰辛道路。他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与智慧,躬身实践“两弹一星”精神,薪火相传“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用专业与担当谱写出老一辈核工业人的奋进华章。

1980年曹志坚与同事研究入堆辐照靶件

赤子报国赴深山

抉择无悔启新程

1972年,在兰州大学放射化学专业毕业十年后的曹志坚,已成为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技术骨干,并担任业务组长。在兰州有着相对安稳而舒适的生活,窗明几净的办公室,清晰可见的职业路径,闲暇时还能陪家人在黄河边散步。对于那个年代的科研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令人羡慕的起点。然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始终激荡着无数知识青年的心。当得知国家正在西南边陲的夹江深山里筹建的重要项目急需专业人才时,曹志坚心中热忱被点燃,他没有丝毫犹豫,决心投身那片未知却充满挑战的热土,在核工业干出一番实实在在的事业。

平静的生活顿起波澜。妻子看着他,眼里满是忧虑:“志坚,听说夹江那边尽是深山沟,条件特别苦。孩子上学都要走很远的路,气候是冬天冷夏天潮,咱们在兰州待着好好的,你这一去,一家人可都要跟着吃苦……”所里的同事们也感到很意外,几位要好的同事劝道:“曹组长,在这里平台成熟、资源充足,您个人发展前景非常明朗,夹江那边刚开始建设,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真的要考虑清楚啊!”一边是党的号召、国家的需要和内心强烈渴望践行所学,建设祖国的强烈愿望;另一边是妻儿对艰苦生活的担忧和同事们基于现实的善意提醒。夜深人静时,这些思绪在曹志坚脑海中翻腾。然而,在他为此辗转反侧之时,脑海中突然响起毛主席发出的那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豪言,他清楚: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国家安排——这不仅是责任,更是他发自内心的选择。列车驶过秦岭,渐渐连绵的群山,曹志坚怀揣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和热腾腾的干劲,义无反顾扎进西南边陲的深山之中。

夹江岁月历艰辛

大山深处淬“核魂”

现场的艰辛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西南边陲的深山里,潮湿闷热,夏季蚊虫肆虐,雨季绵长不绝,空气中仿佛能拧出水来。习惯了西北干爽气候的曹志坚和家人,整日汗流浃背,身上总是黏腻不堪,夜晚闷热的辗转难眠,水土不服成了常态。干打垒的宿舍冬冷夏热,漏雨透风是家常便饭。生活区与厂区相隔十几公里山路,上下班只能挤在敞篷卡车车厢里颠簸。工作条件的艰难丝毫不亚于生活,基地由零开始建设,根本没有现成的办公场所和科研设备。曹志坚和同事们面临的是双重任务,既是建设者又是科研人员。有一次,为了解决技术上的一个关键数据验证,曹志坚和团队在基地鏖战至深夜。在走山路回家的路上,暴雨如注,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平时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最后跌跌撞撞走了五六个小时。当他浑身湿透、精疲力竭地推开家门时,妻子仍然守着微弱的灯光等他,桌上留给他的冷透了的晚饭直接成了早餐。

自主创新破壁垒

核芯筑基开新局

上世纪70年代末,正值国内放射治疗发展的黄金时期,上海核子仪器厂、动力院等相继研发出国产钴-60远距离治疗设备,但与之配套远距离治疗源全部依赖进口。曹志坚主动承担起了钴-60远距离治疗源的研制项目。庞杂的堆照参数、性能参数等数据的计算,加之可供参考的技术资料的极度稀缺,需要大量的时间反复测算数据,通宵达旦是常态。曹志坚常感叹:现在的科研条件真好啊,电脑一个回车键能出来的数据,我们那时候需要拨好几天算盘;有时还为了找一个文献,需要花费十几天出差去其他科研院所。

他带领团队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通过无数次实验,经过反复摸索和改进,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在钴-60远距离治疗源研制项目取得技术性突破后,他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产业化生产的筹备工作中。对生产流程进行细致规划,对原材料保障进行调研和对接,对生产设备的调试安装等每个环节都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在建设过程中,各方协同合作,工程团队精心施工,严格按照高标准建设生产车间、辐射防护设施等。

1981年,国内首条百万居里的高活度钴-60密封源生产线建成,这条凝聚着众多人心血的生产线填补了国内在高活度钴-60密封源生产领域的空白,为我国医疗、工业等领域的辐照应用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后续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曹志坚开创的技术体系如同火种,点燃了国内放射源产业创新发展的燎原之势。中核高通目前作为国内最大的密封放射源生产研发基地,拥有两条百万居里专业放射源生产线,可提供60Co、192Ir、75Se、137Cs等全系列密封放射源产品及定制各类非标密封放射源,这些生产设施和技术储备都离不开曹志坚所做出的贡献。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还接续培养了一支专业素养过硬、创新意识卓越的技术队伍。

数十载光阴荏苒,他也先后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表彰,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编写了《高活度钴60密封放射源》等五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从“两弹一星”的辉煌岁月,到新时代核技术应用的蓬勃发展,老一辈核工业人的精神激励着新一代人在创新之路上勇毅前行,这份精神火炬的传递,定让核技术应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推荐阅读

星环聚能在高场侧加料、等离子体控制及“AI+核聚变”技术融合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进展1 星环聚能已初步掌握高场侧加料技术,自主研发的紧凑超声分子束进气阀,能适配球形托卡马克狭窄的高场侧空间,使等离子体加料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三倍。同时,该技术配合 PCS 位形控制,成功实现了快速的前馈密度控制。高场侧加料前馈控制进气对等离子体密度的影响进展2 星环聚能在等离子体磁约束控制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初步具备 isoflux 控制能力,大幅提升了等离子体形状控制的精细程度,实现了从 0 维全局参数控制到 1 维精细分... 2025-08-16

俄罗斯学者揭示含铯钛硅酸盐矿物加热结构变化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火山地震研究所研究人员及其同事,首次揭示了层状钛硅酸盐矿物方解石和铯方解石在加热过程中的晶体结构变化。该研究由俄罗斯科学基金会(RSF)资助,结果发表于《矿物》杂志。研究发现,在氧气环境下,受温度影响,这两种矿物中的锰会失去电子,水分离开矿物,导致晶体被压缩。这一成果扩展了人们对含铯钛硅酸盐物理特性的认知,有望使这些矿物用于放射性铯的处理。铯榴石及其含铯类似物是天然钛硅酸盐化合物,属层状矿物,具有多孔... 2025-08-15

核钟研发或助揭开暗物质本质之谜

全球科学界正致力于揭开宇宙最大谜团之一——暗物质的本质。理论计算表明,不可见的暗物质(及暗能量)约占整个宇宙质量的80%,但至今仍未被探测到。核钟的研发为此带来了突破的可能,这种超精密装置借助原子核振动测量时间并探寻基本粒子。研制原子钟需以放射性同位素钍 - 229为基础。钍 - 229共振频率极低,可用常规激光技术控制原子核。继德国和美国物理学家近期成功利用钍 - 229后,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研究人员提出探索暗物质的创新方法,该... 2025-08-15

中山大学团队在弱磁化等离子体研究获突破

近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研究团队在弱磁化等离子体自组织过程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以Three-Dimensional Helical-Rotating Plasma Structures in Beam-Generated Partially Magnetized Plasma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图1 弱磁化电子束等离子体中三维螺旋结构的形成过程该团队研究发现,轴向磁场约束下等离子体可自发形成 2025-08-14

“星火一号”项目介绍

项目背景星火一号项目由江西聚变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投资建设,采用基于高温超导技术的紧凑型托卡马克 装置,等效聚变功率大于40MW, 总功率300MW ,实现混合堆100MW 级并网发电。建设规划一期项目落户南昌市瑶湖科学岛,计划2029年年底 完成装置建设,2030年 实现演示发电,力争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发出全球核聚变第一度电。技术路径星火一号项目采用先进的聚变-裂变混合堆技术,具备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温超导混合堆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聚... 2025-08-11

阅读排行榜